食野社

文摘/随笔
——餐盘上以肉和土豆为主,还是少砍一些人头为妙。

主页:斋鸦

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书名: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作者:乐黛云

[1]

我们完全有理由在圈定的牧场上养肥自己的羊群,和几个牧民朋友一起抽旱烟;但也有另一些人不惜长途跋涉而去更遥远的地方,这也是合乎人性的行为。在那里,人们发现的不再是羊,而是骆驼、鱼和龙。这一发现会被我带回到当地牧场,会使我们考虑如何使骆驼、鱼和龙与羊相互协调一致,并对如何向牧场上的伙伴们解释作一番思索。(厄尔.迈纳《比较诗学》)


[2]

比较文学——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涅之间,以及各国文学的作品之间,灵感来源之间与作家生平之间的事实联系。比较文学主要不考虑作品的独创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其所借取材料的演变。(卡雷《比较文学》)


[3]

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神话可以被解释为就是对死亡现象的坚定而顽强的否定。(恩斯特.卡西尔《人论》)


[4]

“启发—促进—认同—消化变形—艺术表现”,这就是影响的全过程。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5]

他们的卷轴、扫帚、乱发、狂笑——成为后为禅宗画家特别喜欢描绘的形象。他们已成为不朽人物。而在今天美国的穷街陋巷里,果树园里,无业游民的营地上或在伐木场营幕中,你时时会和他们撞个满怀。(托马斯.柏金《垮掉的一代例释》)


[6]

批评家布鲁姆在他的专著《影响的焦虑》一书中指出作者企图从前人影响的阴影下摆脱,有多种抗拒方式,如故意误读前人;补充前人之不足;切断与前人的连续;青出于蓝,更甚于蓝;澡雪精神,孤芳自赏,以与前人不同等。布鲁姆所说的“负影响”在同一文化传统中,往往表现为新的一代对于前人的反动和创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外国作品倒往往作为一种新的启示和榜样而较易被接纳,成为摆脱旧影响的武器之一种,因为这里没有同一文化系统中的新旧对立,作家的选择也是更自由的。


[7]

从进化角度研究文学,愈益趋向于成为一种比较研究。如同在某处被打乱了或者突然中断的地质岩系,能在别处被发现它在继续延伸那样,文学体裁中的某些发展线索在某一民族的产品中业已在某种程度上清理就绪之后,我们若把研究努力转到别的区域。便能从这一点出发,更好地勾勒这些发展线索的脉络。


[8]

第二种方式是新批评派的方式。他们认为作者并不重要,因为作者已经死了。他原来想写什么,别人无从知道,你无法证明它。就算作者没有死,也很难完全相信他自己的解释,因为这个“原意”,他自己也很难说清楚,如果他能说得很清楚,那就可能是“主题先行”或“图解式创作”了。


[9]

结构主义是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例如俄国批评家普罗普就曾在他的《民间故事形态》一书中将俄国民间故事分析为三十一种功能。他指出民间故事常常写到国王送一只老鹰给主角,老鹰把主角带到另一王国,或是公主送一只戒指给伊凡,从戒指中出来几个青年,把伊凡带到另一王国,或是法师送给伊凡一艘船,船把伊凡带到另一王国……总之,人物是可变的变数,被带到另一王国是不变的常数,说明民间故事总是从“邪恶出现”达到一个“万事化解”的结局,这就是这类结构所展现的意义。


[10]

拙劣的译文往往只能传达信息,恰如电影说明书之于电影,而属于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那种“文学性”或“文学肌质”则消失殆尽。因此,德国诗人海涅曾说他用德语写的诗被译成法文后就像“皎洁的月光塞满了稻草”。


评论

热度(1)

©食野社 | Powered by LOFTER